今天是:

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心得 >> 正文

用心付出便能馈以幸福——《我和我的家乡》中教师的那点事

发布日期:2021-01-15    作者:曾桢     来源: 机关党支部    点击:

影片《我和我的家乡》拍摄手法应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国》的续作,不同的是增加了很多喜剧元素,五个片段,内容不同,却都有“令人笑着流泪”的力量。整部片子

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线索,从北京、贵州、浙江;陕北、东北覆盖祖国大地东西南北中的农村建设,反映中国全面小康的成果。以农民看病难、农村旅游发展、乡村教师、生态治理、精准扶贫等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故事接地气、很多细节让人产生共鸣。与该片的主题不太契合,我想来说说影片中教师的那点事。

《最后一课》单元,讲述了在海外教学多年,快走到人生边缘的范老师突然失忆,记忆停留在了年轻时乡村支教时期,“2+2=掰”“帮学生找颜料”“村小的钟声”,这些片段永远驻在了范老师记忆的最深处,那是他对学生的挂念。为了帮助范老师恢复记忆,望溪村的全体村民恢复了村小20年前的模样,当长大后的学生们挤在教室土墙洞口看范老师上最后一课时,个个热泪盈眶。

在《回乡之路》中,高妈妈背着捡来的狗蛋,看着教室外的黄沙,对学生们说“等你们将来,学了本事,把这里变个样。”几十年后,高妈妈去世了,学生闫飞燕带着本事回来建设家乡。狗蛋长大后不顾一切回到家乡,号召、出资改变了这个曾经寸草不生,黄沙漫天的地方,欠下巨资的他从来没有犹豫,没有后悔过。

一名好老师影响学生一生,范老师和高妈妈都演绎着教师的高尚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前因工作原因,与学校退休老师接触较多,有次与王老师同坐大巴车,他一路上讲他的学生,讲他上的课,讲起来神采奕奕、笑声连连、充满幸福。有次与陆老师聊天,他讲他第一个民族班班长的认真负责,讲他跟实习的学生一起顶着烈日在井道里盖着草帽午休,讲他在学生入校前通过照片记清了每个学生的名字,讲他的学生成为了成都市道德模范,满脸洋溢着慈爱的笑容和骄傲。博爱的老师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最喜欢回忆的是学生,是课堂,是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种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只有教师才能拥有,这种学生带来的自豪感只有用心后才能感受。

我从毕业后到学校工作已经十余年,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我曾希望做一名像我老师那样朴素、严谨,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老师。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学生每年毕业时都会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我精心准备,恨不得把踏入社会后要面对的困难统统讲完,恨不得让学生按照我认为的正确方法绕过险滩,恨不得学生们立马丢掉在校园里的骄傲,恨不得让学生立马装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意识。直到步入中年才明白,困难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只有趟过险滩才能甩掉校园里的骄傲,只有时间+努力才能沉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意识。不做学生工作已经9年,但每逢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以前学生发来的祝福,又或是收到一直未联系的某个同学送来的鲜花,那样的温暖只有教师才能感受,只有付出了才能拥有。

教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平凡在日常的繁重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琐碎生活,伟大在她用言传身教,教诲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为社会打磨了一个又一个的螺丝钉,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一旦用心付出,便能得到学生反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