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得更远、更持久的人,都是心中有信仰的人,都是永葆初心和使命的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具体到高校教师的廉洁文化领域,即是指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都对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保持坚韧和执着的态度,对于整个高校而言,廉洁政治已然成为新时代新背景新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相信大家都在党史上读过1973年周恩来总理“三付饭费”的故事。周恩来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送别了客人后,周恩来为了感谢工作人员的辛苦,请他们吃了顿便饭。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周恩来却坚决不同意,要求秘书去结账(此为一付饭费)。结好账后,周恩来看到拿回的是“十元一角”发票,便说道:“那么便宜,那不行。”交代秘书要按市价付足,饭店只好再收了10元(此为二付饭费)。到了机场后,他还担心付的钱不够,又留下10元钱,托省里的同志转交饭店(此为三付饭费)。为一顿饭三付饭费,不占公家丝毫便宜,共产党人这种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正是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品质。具体而言,
一是于领导干部而言,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即以廉洁价值理念为主导,筑牢廉洁办公防线。以权力制约为关键,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思想教育,规范高校党员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与自我检查制度,肃清高校党员干部群体内部的腐败风气与作风,以期以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笼子达到增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廉洁教育的目的。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严守高校各项纪律,经常性地对照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廉洁自律制度等规定进行自我检查,查摆自身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与解决,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
二是于教师员工而言,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对高校教师党员而言,即以廉洁从教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廉洁工作机制。以廉洁从教为依托,增强高校教师党员的廉洁思想教育,开拓教师党员学习与提升新途径,创新教师党员实践与育人新机制,通过廉洁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日常定期大讨论大学习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党员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并以潜移默化形式影响、带动学生。并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坚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言行雅正,坚持学术举止文明,坚持学术作风正派,身体力行反对学术腐败。作为高校高质量建设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职业目标,坚持严谨精神、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争做是非分明、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新时代高校教师。
三是于高校学生而言,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对高校学生党员而言,即以监督权力为核心,明确廉洁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大学生处于孕穗的关键阶段,更需要高校教师在课堂内外运用廉洁精神等加以教育与引导,教会高校大学生塑造真诚、善良、美好的品质与人格。在此过程中除通过丰富校园廉洁教育内容、创新校园廉洁教育形式,增强校园廉洁教育效果外,通过开拓校外红色教育途径、提升学生牢记拒腐反变的思想与意识也至关重要,对把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国家、社会、学校“信得过”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行得端、走得正,才能行得稳、走得远。总而言之,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永葆初心和使命,就是从教清白公正,不求私利,与腐败相对应,且加强自身自律精神,不通过外在强制性力量而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对高校教师员工而言在高校日常教育与管理学生过程中,时刻做到以立德树人、服务学生为根本宗旨,在政治生活和个人生活中严格遵循高校廉洁自律规范来开展工作、学习,并且进一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标准;对高校学生而言即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廉洁政治方向。心有所信涵养正气,砥砺情操方能行远!